澳門能夠獲評“東亞文化之都”,是澳門文化及其歷史傳統發展的一個水到渠成的成果。澳門的文化優勢,在於其開放包容的歷史傳統和連綿不斷的守正傳承,同時又在“一國兩制”成功實踐的基礎上,發揮着無限的文化創意。長期的文化積累,形成了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,中西交融,多元並存的文化特色和相應的文化性格,在當今世界格局中有着文化文明示範的價值意義,有着講好“中國故事”的話語優勢。可以說,澳門城市文化的內涵與外延,已成為澳門一張靚麗的“名片”。
澳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、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佈的“創意城市美食之都”稱號、入選“世界記憶名錄”的《漢文文書》和《功德林寺檔案手稿》,以及政府積極發展“演藝之都”的規劃,更有眾多列入國家非遺的澳門文化項目,放眼觀望,皆見光輝。當選“東亞文化之都”,正是澳門水到渠成的文化碩果。
筆者的一首合唱曲中有歌詞這樣表述澳門:“民風淳樸,風景如畫;藝術多元,美食飄香;人情溫暖,守助相望;中葡文化,東西流芳。”是比較形象的描繪。
這一靚麗名片將給澳門文旅乃至整個澳門發展帶來新機遇和新挑戰。作為“世界旅遊休閒中心”定位,澳門如何在本土、灣區、國家和國際的不同層面做好文化為本的交流,發揮“名片”效應,擴展不同客源,迎接四方來客,以文化澳門的形象展現給世人,是一個現實的新機遇。
而如何在中西文化共融的語境下,運用文化之都的資源和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的政策,在國際層面和東西方文化間建好溝通橋樑,傳播中華文化,詮釋中華文明,進而產生疊加效應,對於澳門背靠祖國、面向世界的長遠發展,則是一個新的挑戰。
筆者有幸在內地、港澳台地區、日本、英國及北歐等地的高校學習、工作、講學,就多年在不同地區的文化體驗而言,深感澳門文化傳統的獨特性。本人不少關於澳門城市音樂文化的專著或文論,在內地、港澳台、葡萄牙、英美等地出版或發表,可見無論是華人地區還是國際學界,都頗為關注澳門的文化特色。
澳門應該進一步彰顯“東亞文化之都”的魅力和文化使命,深入認識其特有的文化內核,不僅為之自豪,更需在傳承、創意、教育、推廣各方面為之不懈努力,在保護中發展、發展中保護文化之都的特色。讓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,擔負起澳門應有的文化作為,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,將文化傳播功課做實做深,不負使命,行穩致遠。 |